公司资讯
造成沙金流失的原因
造成沙金流失的原因
淘金船上的选金设备和工艺配备不合理也会造成金子的流失,今天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采金船上因设备和工艺配置不合理造成金子流失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圆筒筛碎散筛分效果不佳。圆筒筛作业时,勿大勿小的给矿量使矿砂碎散效果不能保持稳定,特别是给矿量大时,碎散不充分,效果很差。筒筛本身的极限小孔与窄级别的多值孔段减少了筛孔总有效面积,筛板与骨架支承直接连接使筛孔有效面积受到损失,不变的筒筛角度难以适应万变的矿砂性质,矿体土质胶结和底板基岩风化,大块砾石覆盖筛孔,影响筛分效果。据统计筛上产物金损失率达2%- 24.4%。(2)固定溜槽时细粒金的回收成效不大。固定溜槽多为铁板制件构成,在槽底铺的档条易使矿砂-板结”.清溜劳动强度大,对细粒金的回收效果差,当矿砂中金的粒度在1-0.42mm时,回收率为82%,在0.42~0.2 mm时,只有60.5%,小于0.2 mm时,只有19%。采金船上溜槽的给矿浓度与筒筛洗矿效果相互间存在着矛盾,较大的洗矿水能保证较好的洗矿效果,却会降低溜槽的人选浓度。溜槽回收率的高低同矿浆浓度变化,溜槽的单位处理量和入选矿砂中细粒金的含量密切相关。采金船上采用的“横向粗选,纵向扫选”单一固定溜槽流程一般适于小型船,其回收率多在58%-75%之间。
(3)圆型跳汰机供矿不均。目前我国采用的3室、6室、9室圆跳中,跳汰室的扇形结构使经筒筛后由密封分配器供给的矿砂,要么翻滚激烈,破坏了人工床层,要么堆积板结,使新供矿顺表面流,造成金的大量流失,三段跳汰机流程已引起重矿物的恶性循环。三段跳汰和流程,粗选开路精选全都闭路,表面看利于金的回收,其实不然。重矿物在流程中的恶性循环,会使许多金属夹杂其中、滞留其间。生产实践表明,跳汰机的给矿水、给矿量、分矿均匀稳定性等入选条件和筛下补加水量、床石粒度密度,床层厚度与矿砂含泥量等因素对回收率有很大影响。
(4)流程主选设备和枝节上存在问题。采金船工艺流程虽依据原矿砂性质和金的特性确定,但在主选的选金设备和流程一些细节选别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以致砂金难以充分回收。
- 上一条:淘金船未来发展的趋势
- 下一条:淘金船启动前的准备